<
d44l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242节
    恰是这时,老爷子一声暴喝从后面传来。

    朱桱浑身一颤,立马两腿一软,凄惨惨的缩着脑袋转过身。

    朱允熥瞧着这幅模样,不由笑出声,摇着头出了大本堂。

    到了外头,也不等孙成等人询问。

    朱允熥便开头道:“去五军都督府。”

    “太孙为何会此时前来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问询赶来的开国公常升,拱手询问着已经坐在了中堂主位上的朱允熥。

    在左右两侧,还有都督府的诸位在京勋贵侯伯。

    随着常升的询问,再做诸位侯伯勋贵也纷纷侧目看向上方的朱允熥。

    今天应天城出了会试舞弊案的事情,听闻狮子山上也出了人命,更是险些闹出事来。

    这个时候于情于理,朱允熥身为监国皇太孙,都应该是在朝中处理这些事情才对的。

    朱允熥却是微微一笑:“舅舅先坐下吧。”

    常升看着露出神秘笑容的大外甥,丈二摸不着头脑,只能是嘿的一声回到座位上。

    朱允熥面带笑容看向在场众人:“这段时间,诸位忙活着讲武堂的事情,有何感受?”

    眼看太孙岔开话题提到讲武堂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就是景川侯曹震,那张肥厚的手掌猛的一拍扶手:“回太孙的话,咱老曹是真的没想到,咱们这帮大老粗,竟然还有一天能站在学堂上当一回先生。起初咱还不知道要教什么,眼看着那帮瓜娃子,咱老曹还有些发憷。”

    坐在曹震旁边的会宁侯张温,却是撇撇嘴道:“你那只是发憷?一节课的时间,你愣着憋不出来一个响屁。要不是大将军那日在讲武堂,后面一节课就站在门口盯着你,我看你现在也没脸待在讲武堂了吧。”

    被人当场揭短,曹震脸色剧变,垮着脸看向正在看热闹的太孙一眼,随后瞪着眼看向身边的张温。

    曹震立马是骂骂咧咧道:“你个老小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张温一仰头,正欲开口。

    朱允熥插嘴道:“讲武堂是个新事物,期初开头难免会不适应,如今我听说讲武堂里的武生们,可都是学的甚好,这便是诸位实实在在的功劳。”

    常升听着这番话,不由开口道:“今日太孙前来都督府,是要议讲武堂的事情?”

    “是也不是。”

    朱允熥看向这位常家二舅,环视众人。

    “其实,是前番孤与诸位叔伯商论过的事情,如今到了兑现的时候。”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孙玩的太大了

    兑现的时候!

    朱允熥的话音刚落,都督府里便响起一片嘈杂。

    在座众人的记忆被拉回到了许久之前,当时朝廷正在关注浙江道田亩改革的事情,皇太孙在暂时的平定了浙江道境内动乱之后返回应天,与今日在座的人有过那一次交易。

    凡大明勋贵将门,皆尊朝廷旨意,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缴纳商税。

    而朝廷需要给出一比十的兑换塞外的新征土地,用于补偿勋贵将门对朝廷田亩改革的支持。

    数月之前,今日在场的这些勋贵以为,浙江道的成效至少要在今年才能初见成效,摊开到整个大明还要至少三五年的时间。

    等到三五年后,才是各家表现忠心的时候,也是换取塞外利益的时候。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不过数月之后竟然就能兑现当初的那一次交易。

    众人脸色各异,有人在担心兑换之后的土地远离应天,各家置换之后又如何能保证各家的利益不受损。

    但更多的人是在激动于那一比十的兑换比例,十倍的收益,哪怕是远离应天,便是将损耗预估到五成,各家还是翻倍又翻倍的血赚。

    常升却更显沉稳,轻声询问道:“不知这桩事,目下是有了什么变化?”

    朱允熥笑笑:“南疆那边,安南和寮人犯边,伤我大明百姓及官兵性命,趁着南边广西、云南两道秋收,大肆劫掠财货。

    奏章是由南边直接送入宫的,今日刚到陛下手上。这桩事情,还不曾透露到朝廷。”

    常升眉头一皱:“南边竟又生了乱子。”

    如今的大明,虽然掌握着中原直隶加十二道。但那边,从福建、江西、湖广、四川四道往南开始,基本是没有多少实际的统治力度。

    如江西道南部、湖广道南部、四川道南部、广东道、广西道、云南道,几乎都是处于土流并存的状态。

    土流并存。

    换个说法就是改土归流的前置政策。

    虽然改土归流是数百年后一桩被人歌功颂德的政策,但若是没有从前元开始就在南疆等地施行的土流并存制度,哪来那帮从山海关外进来的野猪们彻底完成改土归流的政策。

    而如今的土流并存,则是脱胎于前元之前,中原王朝对南方统治的土官自治政策的改良版。

    朝廷安抚地方土司土官,封官赏赐,并且会派遣中央官员作为流官去治理南方地区。

    一步步的蚕食土官对地方土人的掌控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明如今设置在南方的卫所,几乎可以用战力薄弱来形容。

    当然,除了如今坐镇云南的西平侯统帅的军队。

    可在这样的局面下,南方便时常会出现番邦小国进犯劫掠大明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是那些南方诸道内部的土司土官摇身一变成了贼匪,下山洗劫。

    常升低声道:“这般事情,恐怕难以作为借口和理由。”

    若是南边出了乱子,朝廷就要派兵攻伐,恐怕就是将如今驻扎在应天的数十万京卫大军及上直二十六卫亲军统统调派到南边,才有可能制止此起彼伏的骚乱和劫掠。

    众人紧随开国公之后,大多都点头表示赞同。

    朱允熥说道:“所以,这也是孤今日来寻诸位叔伯的缘由。过几日朝会之时,孤会下谕令重开今科会试,再给在京举人一次科举机会。届时会对舞弊案涉案之人做出决断,也会将南边的消息公之于众。”

    常升目光一转,心中细细盘算了一番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如此说来,殿下并不急于在今岁起兵征伐安南及寮人?若是如此的话,不知殿下若要攻伐南疆,当采取何种手段,五军都督府也可提前操办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会宁侯张温则是说道:“只是如今朝廷虽然有驿站改制,户部平添了不少钱粮,可一旦起兵南下,恐怕朝廷是拿不出这份钱粮的……”

    张温这么一说,再做众人不禁老脸一红。

    就连朱允熥也有些无言以对。

    大明朝实在是太穷了!

    常升则是说道:“今年夏收秋收业已完毕,就是不知晓浙江道那边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征收商税的成效如何。”

    朱允熥想到还被自己丢在浙江道的二叔,便笑道:“想来浙江道今岁改制之后的成效,也快要送入京了。”

    钱!

    朱允熥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比现在还缺钱的时候了。

    常升则是再一次重申道:“殿下要用何种兵略于南疆?”

    “以京卫遴选精兵强将,广东、广西两道卫所官兵为枝,西平侯为侧翼,并行攻伐。琼州府出海船运兵,直接贼人心腹之地。如此,围三缺一,则安南北境可平。”

    常升闻言,已经在脑海中浮现了一副南疆堪舆地形,已经朝廷要在何处用兵,何处进攻,何处围剿的形势图。

    少顷之后,常升方才开口道:“如此说来,殿下计划之中,朝廷只会从京卫调拨最多三五卫的兵马南下。余下,则皆以广东、广西、云南三道地方卫所兵马为辅。”

    朱允熥点头道:“舅舅说的没错。南疆毕竟不似中原,京卫又多数大江两岸出身,难以长期驻守南疆征战,只可最为攻坚大仗之用,唯有广东、广西、云南三道地方兵马,才是最适应安南、寮人地盘的兵员。”

    常升则说道:“如此算来,光是京卫兵马抵达镇南关,朝廷和地方便要支出不下十万担的粮草。”

    “还有将士们的军装、兵械、草药、马匹、火器诸如此类,折合下来,估摸也要不下二十万两银子。”会宁侯张温又说道。

    常升颔首点头,又对朱允熥说道:“这些还仅仅只是算了开拔南下的耗费,一旦战事开起,军中耗费更是似海流。”

    “但安南及寮人部,大明必须拿下!”朱允熥忽的站起,目视着因为自己的动作而闻声看过来的在场勋贵们。

    朱允熥双手握拳重重的砸在桌子上,沉声道:“大明这一次不单单要拿下安南及寮人部,还要拿下占城、吴哥王朝、素可泰王朝、罗斛、猛人、蒲甘、阿拉干等地!”

    随着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南疆地方势力从太孙的嘴里钻进在座勋贵们的耳中。

    都督府中堂上,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原本包括常升在内,大伙都以为太孙只是要南下安南顺带着打服了寮人部,然后兑现当初的承诺,将大明勋贵在中原的土地置换到安南去。

    可现在,他们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一早就想错了。

    谁也没有想到,太孙竟然玩的这么大!

    他要打下整个南疆,收归大明所有!

    即便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常升背离东宫,可这一刻他看向朱允熥的眼神同样是露出了一抹质疑。

    朱允熥也知此刻仅仅是只言片语,是无法让这些人做出思想上的转变,但他还是坚定道:“诸位叔伯只需晓得,那边有一座不下湖广江西直隶三道的富饶之地即可。”

    “半座中原之地?”即便是常升,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也不由失声呢喃。

    “对!”朱允熥低喝一声,目光烁烁:“那里有不下半座江南的平原之地,若是我中原百姓耕种,甚至能岁岁三耕。”

    会宁侯张温面目狰狞,迟疑道:“当真如此?”

    朱允熥一挥衣袖:“在京就有不少安南、寮人部等使臣,诸位叔伯这段时日,大可自行前去旁敲侧击询问详情。”

    一直沉默不言的东川侯胡海则是起身拱手问道:“臣启问殿下,便是我大明打下这些地方,朝廷又该如何治理,就算是能产出数不尽的粮食,又该如何运回应天?”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很多时候,中原王朝不是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开疆拓土,而是受制于距离的因素,征战在外的大军时时刻刻都受到补给线的威胁,才让中原一直兜兜转转来来回回的在现有的这些地盘上捣鼓。

    就算是强如盛唐,傲视西域,却也因为国内的一个变动,导致补给短缺,最后中原汉家彻底失去西域数百年,直到如今也不曾再有汉家朝廷重新踏足安西,更不要说是西域了!

    朱允熥默默一笑,看到在做众人都露出期待的目光,便轻咳一声。

    “海运!这亦是孤此番,送给诸位叔伯的一桩好事。”

    常升迟疑道:“海运?”

    朱允熥点头道:“自隋炀帝开掘大运河,中原粮草物资,南北北往,大多都是由内河运输。如今我大明,举江南湖广之力,供应无数粮草物资于九边,亦是走的运河这条路。大抵也正是如此,朝廷却忽略了海运的便利和那远超内河的承载能力。”

    会宁侯张温却是小声道:“可如今朝廷宝船、大船,都是由水师统领,臣等不敢僭越私有。”

    朱允熥直接道:“朝廷水师大船,自是卫所使用。但孤听闻,福建浙江两道,甚至是广东道,都有无数海商造大船,货运财物出海交易。

    而这便是孤这一次送于诸位叔伯的好事,此番朝廷只要定下南征的兵略。大军斩获,除收归朝廷的部分,恐怕还要能让诸位叔伯震惊的收获。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