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l小说网 > > 宦门逢春至 > 第561章
    他惆怅地望着不远处的紫金山,叹了口气,转头道:“咱们走吧。”

    他俩凭着腰牌进了小校场军营,有专人带着四处巡视一番,袁昭很是乖觉,一路点头哈腰,也不说话。金九华问了军营里的人数、火器数,那人一一答了。

    没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校尉,跟金九华客气地说了几句,便拉着他出去喝酒。他推三阻四,只说有事,好不容易推脱了,带着袁昭出来。

    袁昭一直一言不发,出了兵营才笑道:“金公公,咱们找个地方坐坐。”

    金九华就寻了一家靠江边的茶楼,两个人上了二楼的雅间。他叫人上了些茶点,袁昭吃了几块桂花糕,慢慢说道:“这小校场里人数不对。”

    他点点头:“我也看出来了,火铳的数目,京营照规矩是五人一支。”

    袁昭肃然道:“他们练兵的场子没有多大,怎么也不像有两三万人。按场子大小看,这里也就八千人左右。我看许多是老弱病残,连棍子都拿不动,身上的盔甲也是匆忙之间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极不合身。这样的兵,别说听用,贼寇打过来,能不能摸到刀枪都不一定。倭寇在东南一线肆意杀人放火,沿海百姓这些年已经苦不堪言,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他们日思夜想,只盼着官兵肃清倭寇,好有个太平年月。这还是留都南京的京营,已经败坏成这样,一百多倭寇竟能长驱直入,在城下作乱。我看再也难救了,数十万人苦苦求告,只是一场空。”

    她说道后面,眼中泪光莹然。金九华叹了口气道:“时局艰难,南京城里处处纸醉金迷,只管着今日的安逸,哪里想得到以后。”

    他伸手给她满上了六安茶,又说道:“袁姑娘,这迎敌方略的事不必着急,也要些时日慢慢思索。”

    袁昭眉头紧锁着,喝了两口茶,又道:“以前家父跟我讲过,南京是险要之地,东有钟阜,西有长江,南连峻门,北枕后湖。倭寇虽人少,讲究的是进退灵活,冒然对垒,一定吃亏。金公公,你也读过兵法,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我对南京各处还不熟悉,还拜托你带我到山上江边等各处险要走一走,我心里好有个盘算。”

    金九华见她说话条分缕析,很是透彻,便笑道:“我也是新来乍到,正好咱们一起去各处转转。听你讲着,我也长长见识。只是你要再养好些,南京四周多山,要各处走遍,很费气力。”

    她往外看了一眼长江,江水浩浩荡荡,向东直奔入海。她点点头:“金公公,你说得对。”

    回到府里,她便向金九华要了南京城防图和各个兵营的详图,又备了些笔墨纸砚。金九华去看她的时候,总看见她在纸上圈圈点点。

    她自嘲地笑道:“我这就叫纸上谈兵。当年家父不许我在家大发议论,说用兵之道,切忌引经据典,实则一窍不通。”

    他也笑道:“纸上谈兵,好过高高挂起。我是在军中历练过的人,便是有什么不妥,我指出来就是了。”

    漫长的夏天终于过去,秋天来了。袁昭一日三餐刻意地多吃了些,金九华又叫厨房送些滋补养生的汤水,眼看着她脸色好转了不少。

    日子一天天地过,府上的宴请招待与日俱增,有南京六部的部员、南下北上的官员、锦衣卫、太监、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金九华更忙了。

    他忙着迎来送往,事无巨细地安排周全,加上酒量不济,十次倒有八次被人扶着回来。走过客房的时候,他向里面望去,里头都是点着灯的。袁昭坐在书案前,安静地读书写字,偶尔也练习一套拳法。

    那拳法他没有见过,很是柔和缓慢。她怕别人笑,总是自己关在屋子里默默练着。

    银灯将她的影子打在窗户上,缓缓移动。金九华瞧见那个影子,忽然不能将她与书信里那个壮烈复仇的女子连在一起,总觉得像是两个人。

    闲杂事务将他的时间分割了干净,但是每隔上三五天,他还是陪袁昭出去各处探访。袁昭将图上的城防要地一一查勘过地形,将每一条小路和溪流都画成图画,编出号码。

    她笑道:“家母当年教过我,行军打仗要讲大势,可这些毫末功夫还是要做的,只是枯燥了些。我可以自己来。金公公,你平时又那样忙,总是步履匆匆。我有时候看了,也真不忍心打扰。”

    他摇头:“我帮帮手,一块做更快些。”

    第305章 九华篇之内情

    金九华起了个大早, 将京城来的客人送到码头,又指挥小火者们将江南的各色特产装上箱笼,妥善安置在船舱里。他恭恭敬敬地在岸上相送, 等船走到江心, 才起身回府。

    马车一路晃悠着, 他疲倦之极,抱着胳膊打了个瞌睡, 不知不觉便睡着了。约莫快走到府门前,忽然空中一声雷,他茫然地惊醒, 打开帘子才发现外头的天竟是黑了一半。

    雨点子零星地往下砸, 街上的行人纷纷走避,小贩们慌乱地盖着雨布, 商铺的伙计冲出来收拾幌子。

    他自言自语道:“南方变天倒是快。”

    他忽然想起什么来, 就问车夫:“袁姑娘一早出门了不曾?”

    车夫摇头:“不晓得。”

    他心里一沉, 叫道:“咱们快点回去。”